-

茉莉花开 · 艺润溧水 | 乡村美景看溧水——第十届诗联大赛征稿启事

溧水诗词楹联家协会
2025-08-01

茉莉花开·艺润溧水 | 乡村美景看溧水——第十届诗联大赛征稿启事

最后.jpg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运用诗联艺术展现和赞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新实践新成就新亮点,深入推进“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在溧水落地落实,现举办“茉莉花开·艺润溧水 | 乡村美景看溧水——第十届诗联大赛”活动


一、活动主题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聚焦乡村振兴,围绕溧水创作优秀诗联作品,全方位展示全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振兴、环境保护、群众安居乐业的壮丽图景。


二、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南京市溧水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南京市溧水区文化和旅游局

南京诗词学会


承办单位

溧水区传媒集团

溧水区诗词楹联家协会

溧水区民间文艺家协会

溧水区新文艺群体联合会


支持单位

江苏经济报

江苏广播电视报


三、征稿方向

1. 自然生态和农文旅发展的新图景。如围绕无想山、石臼湖的自然生态乡村现代化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进行创作

2. 文化建设的新景象。聚焦文化强区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内涵,围绕“一村一特色”(如戏剧、书画)等文化项目以及以文兴村新风尚等进行创作

3. 美好生活的新画卷。聚焦群众物质生活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教育医疗的发展、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以及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鲜活故事等进行创作


四、时间安排

征稿时间即日起—10月31日;

评比时间:2025年11月1日—12月15日;

结果公布:2025年12月底前在“溧水发布”公众号公布获奖名单。


五、征稿要求

1. 参赛作品须是参赛作者本人本年度原创,格律诗、现代诗、楹联均可。格律诗使用平水韵,用新韵、通韵的须注明,平水韵、新韵、通韵不得混用现代诗歌限30行以内

2. 投稿作品要求在比赛期间未公开发表。每人限投2篇,严禁抄袭和AI创作,一经发现,后果自负。


六、投稿方式

1. 电子稿以“诗联大赛+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手机号”命名,发送至邮箱:554546586@qq.com;

2. 纸质稿邮寄至:南京市溧水区和凤中心小学,收件人:李红梅15722909500,注意作品需备注作者姓名和手机号。

注意:对于投稿作品主办方有权宣发,主办方享有作品版权,作者享有署名权,介意勿投。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奖金每名8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每名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每名300元+证书

优秀奖:20名,奖金每名100元+证书


八、有关事项

邀请省、市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评出获奖作品若干,给予相应奖励并颁发证书(计划年底结合溧水其他文化活动举行颁奖仪式和代表性诗歌作品朗诵)。获奖作品将在省市媒体和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在省市区刊物陆续刊登发表,未获奖的优秀作品将诗词刊物投稿

附件诗意溧水·第十届诗联大赛相关点位简介


溧水区诗联大赛筹备组

2025年7月17日   


未命名.jpg


1. 无想山南京无想山,又称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京市溧水区中部,是近年来溧水区政府重点打造的城市中央公园。无想山为溧水中部诸多山体的总称,总面积为62平方公里,包括无想山、杜城山、百虎山、毛家山、秋湖山、马鞍山、平安山、平山头等十多个山头,以及无想山景区、秋湖林场、傅家边生态科技园等。其中无想山景区北至南外环,东至才子路,南至毛家山、顶公山,西至无想湖,核心面积约3平方公里。无想山地处溧水城南,由无想山大道,省道246、341、204围合。无想山群山连绵、湖泊众多,山、林、湖、田、村资源组合优势明显,景色秀丽优美,宛如人间仙境。无想山森林面积近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6%,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2015年1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南京市第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017年12月被江苏省旅游局评定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无想山是溧水第一胜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古往今来,引得韩熙载、周邦彦、陶安、林古度、周亮工、袁枚等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探古寻幽、吟诗作赋。


2.石臼湖石臼湖是长江下游唯一的通江淡水湖泊‌,横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博望区,总面积约208平方公里,以丰富的物产和生态功能著称,被誉为“日出斗金、日落斗银”。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栖息地,石臼湖湿地记录有高等植物284种、脊椎动物291种,包括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23年入选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3.红色李巷李巷村位于南京主城南部,溧水东南部白马镇石头寨社区,距离南京中心城区约60公里,离溧水城区26公里,现有居民263户,800多人。李巷村总面积2660.82亩,其中包含耕地1665.91亩,林地66.61亩。村庄宅基地面积为73.74亩,搬迁面积达11908.35平方米。红色李巷所在的行政村石头寨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37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400万元,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18750元增至2024年的39817元。李巷村建设2016年开始打造总投入2.6亿元分为期工程。一期工程为李巷村民房收储、恢复李氏宗祠、江渭清旧居、陈毅旧居等7处革命旧址、打造李巷茶馆、豆腐店等业态;二期工程打造特色民宿李巷N4号院和游客中心;三期工程建设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以及红星剧场等场馆。在设计理念上,红色李巷以“主客共享,转角有人家”为设计理念,对革命旧址“修旧如旧”,保留江南传统民居风貌,“在乡村承续红色文化”是红色李巷的特色。在民房收储上,广大村民都积极主动配合,总共完成166户民居收储工作。在资源收集整理上,由老干部、老教师牵头组建老物件收储及村史编撰工作组,村民自发捐赠老物件93件,完成李巷890年村史的整理编撰。红色李巷自2017年开村运营以来,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老区精神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首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荣誉称号红色李巷串联周边红色遗址,推出“战火青春·红色李巷十七公里越野行走”线路。2022年,红色李巷入选江苏省“喜迎二十大 见证新江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25年,红色李巷已连续举办五届“村晚”,在2023年被列为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红色+产业”,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石头寨村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以蓝莓、黑莓为主的特色林果,目前建有蓝莓基地6700亩、黑莓基地1900亩。李巷蓝莓获评全国“一村一品”、全国乡村特色产品,蓝莓、黑莓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24年蓝莓总产量2600吨、黑莓总产量1400多吨,实现鲜果销售额8000万元。“红色+业态”,推动红色乡村旅游的消费升级。红色李巷带动周边农家乐的发展,目前景区内已有7家农家乐、3家民宿,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解决当地100余名农民就业,人均年收入5万余元。


4.诸家村诸家村隶属于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张家行政村,是一个拥有近700年历史的古村落,有12个村民小组,420户,1500余人。诸家村西依凤栖山、北傍石臼湖,山水秀丽、风光旖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诸氏宗祠,保存完好的天后宫(妈祖庙)。近年来,诸家村致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村民人居环境,提升百姓生活品质为目标,着力整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打造生态宜居家园。诸家自然村2019年被评为南京市水美乡村,并于2020年上榜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单,2021年成功创建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022年获评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023年诸家自然村入选中国古村落名录,被授予“江苏省书法院书法普及与推广基地”。围绕民宿村建设目标,诸家村致力于打造集渔家文化、民宿文化特色品牌,形成独特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不断深化农旅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富民增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先后引进“田姐家”、“栖泊民宿”等品牌民宿入驻,2021年起,村集体投入1200万元建设“品·石臼、忆·泛舟、赏·诸家”三个民宿组团,共改造建设11栋闲置房屋,包含客房,餐饮,农产品销售,通过市场化运营,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活力。


5.傅家边社区和蒲塘社区傅家边社区地处溧水区南部,距离中心城区十余公里,是省级农业科技园傅家边科技园所在地,社区内山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经多年打造,现已拥有多个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江苏最大的有机水果草莓种植基地,以傅家边精品草莓园为核心区的“溧水草莓”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傅家边社区隶属溧水区洪蓝街道,是傅家边科技园(省重点)、南京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市重点园区)所在地,目前在创省级农业示范园所在地;户籍人口5021人、1649户;傅家边社区党总支下辖5个网格党支部,114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辖区内交通便利,蒲杜线、无傅线两条公路通往社区;距南京城区行车路程12公里;距离最近的(无想山)地铁站6.5公里;全社区16个自然村(原17个,2017年拆迁1个);全村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涵盖林地2000亩,耕地3000亩,旱地7800亩,地形为低山丘陵地貌;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江苏最美乡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标兵”“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科普示范村”“江苏省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江苏省健康社区”“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村(社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江苏省新时代法治社区(村)”“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京美丽乡村”及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蒲塘社区位于洪蓝集镇以南,是原渔歌乡政府所在地,S204和S341穿社区而过,辖区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也是南京市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桥——蒲塘桥,距今已有500余年。辖区面积8.6平方公里,土地确权面积6500亩,水面1450亩下辖9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5673人2053户,暂住人口858人,总人口6531人,常住人口3600人,党总支下辖6网格党支部,现有中共党员152名。2024年社区经营性收入224.6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依托傅家边科技园草莓产业资源,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建设千亩高标准农田,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金色庄园。成立社区劳务公司,运用蒲塘社区地理优势,水产养殖2700亩、经济农作物993亩、水稻1800亩,拓宽农户销售渠道,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同时增加集体经济。2024年,在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社区以省级非遗项目—祠山庙会为契机,打造“蒲塘戏曲村”,通过营造戏曲氛围、举办活动、培育人才等措施,推动戏曲文化振兴,相关工作得到了中国江苏网、南京日报等媒体的报道。目前,社区正积极将戏曲文化振兴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戏曲文化+特色产业”模式,以文艺赋能乡村振兴。


6. 石山下村石山下村是溧水区晶桥镇芮家村下辖的自然村,建村于南宋时期(1245年)。该村以文化振兴为核心,成功打造了融合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特色模式。在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村内现存‌500年古桂花树‌、 刘氏宗祠等历史遗存,保留青砖小瓦马头墙风貌的传统建筑占村庄总建筑面积的60%。通过建设芮家村史馆 、非遗展示馆等文化载体,石山下村系统梳理了780年历史脉络,并依托宗祠资源开发文旅体验项目。在产业融合创新方面,以“文化+旅游+农业”模式推动发展,建成星空露营基地、供销博物馆、自行车公园等业态,年接待游客超85万人次。通过“板凳议事会”收集民意,形成“非遗展示馆+电商基地”协同发展格局,带动70余户村民增收。在生态与人文共融方面,构建“山水田林人居”和谐生态,全域实施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垃圾分类设施与古村落风貌协调统一。2023年成为晶桥镇乡村振兴示范区核心节点,2024年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文化引领+生态支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7.长乐村 东屏街道长乐社区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含6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78户,总人口2695人。社区党总支现有党员75人,下设3个党支部。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11.73万元。近几年整治土地近5000亩,通过招商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引进农业企业8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其中,千亩雪桃园与金色庄园草莓园已形成长乐特色产业,可就地安排两千多个就业岗位。社区在原有的老油坊基础上翻建了长乐村史馆。村史馆占地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共分乐源、乐风、乐道、乐愿、乐艺5个展馆,吸引了远近游客前来参观。同时,村史馆被纳入区委党校现场教学点,打造实境课堂。社区加大民生项目投入,建造2300平方米配套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完善沥青路面、停车场、健身广场、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行人居环境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社区干群共同努力,近几年,长乐社区先后荣获江苏省法治社区、江苏省“三星级康居村”、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村,南京市“水美乡村”、区生态优美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等奖项。

长乐桥,南京市现存最古之石拱桥。桥长39.5米,宽3.7米,三孔拱桥,拱券用石灰岩和青石分节并列而砌。桥侧置2米长螭首,其虽目面狰狞可畏,实为龙之六子,能镇河妖、保安宁。另有六件菊花如意雕刻,亦雕琢精细。桥面深深的车辙,记载着历史的痕迹。据志记载,是桥建於南宋,明万历年刘济、刘政修缮,立有碑记存放於桥北长亭之内,“文革”期间遭破坏,碑身遗失,空余龟跌碑座,且鼋头被断,桥侧螭首被锁。桥北曾建有古刹一座,寺内栽有银杏二株,皆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和“文革”。清在桥北堍建长亭一座。作为古驿道上的交通枢纽,这里曾商贸云集,千年不衰。随着时代变迁,水陆路更道,渐埋没于草野之中,显得寂寞、苍凉。2002年长乐桥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重修加固,桥面增设宋风护栏,河岸建观景廊亭,桥北设休憩凉亭,古桥再现生机。

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屏街道,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绿色食品等多项认证,是SGS首家水果行业碳足迹认证企业,并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China GAP 、GLOBALG.A.P.“双认证”,成功对标国际。公司入选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实现基地全程标准化生产。荣获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科普惠农服务站、第五批省级星创天地、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截止目前,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自建标准化设施草莓基地8000亩,订单合作基地30000亩,主要种植金陵红、冬日の红、冬日の香、冬日の恋等多色系草莓,经营鲜果销售,种植与采收全程可控。公司长期稳定合作农户11000余户,户均收入30万元每年。公司拥有员工150人,多为90后的乡村追梦人,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晓庄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是一支年轻、专注、专业的团队。公司创始人吴中平,专注草莓全产业链10余年,获全国创业创新带头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代能手、南京市劳动模范等50项殊荣。在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农人等方面,公司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驱动草莓生产种植全过程。已建有超200种种质资源的苗圃,丰富草莓品种,育苗成活率高达98%;测土定制微生物有机肥、生物液体肥等种植管理技术已成体系,布局“零农残”项目,致力于生产出无农药残留的安全、营养、健康、美味的高品质草莓;创新保鲜技术,制定草莓入库验收标准,保证草莓的质量口感和风味一致性。


8. 笪村笪村位于溧水区晶桥镇,拥有溧水首个国家级科技小院——江苏省溧水青梅科技小院。2018年11月,笪村成立了南京市首个村级科协组织,2023年该村入选南京市科技志愿服务“十佳科技志愿服务点(社区或村)”。2024年12月,江苏省溧水青梅科技小院正式落地笪村,并引进全国青梅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高志红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长期入驻。科技小院推行“党支部+科技小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服务模式,构建“立足笪村、服务晶桥、辐射全区”并以科技小院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模式,打通科研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依托晶桥镇望悠谷农业合作社,青梅科技小院将流转来的200亩地用作试验田,专家团队负责树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指导等,笪村定期雇佣村民打理。三年试验期满后,果苗成熟,挂果达到丰产,再免费交还给村民继续种植,以科技创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9.上方村上方村地处石湫街道以东,小茅山脚下,村因上方寺得名。传说三国时孙权祖父流寓地,后改为梵林。古刹早已荡然无存,但村名仍叫上方,上方寺千年银杏树是该村的地理标志,玉龙粉丝也名闻遐迩。该村东与九塘村接壤,北与西大村大村上毗邻,南与社东村为邻,西与石湫集镇隔河相望。辖区面积10.2平方公里,含17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86户,总人口3793人。上方村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江苏省健康村等荣誉称号,2025年获全国文明村。


10.芝山村芝山村位于南京市晶桥镇,由原芝山、曹庄两村合并而成,面积14.5平方公里,含14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1041户数,3340多人口,全村现有党员84人。全村现有水田5600多亩、坡地6000多亩。2020年7月,芝山村被评选为首批江苏省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2021年芝山村曹庄被评为特色田园乡村、重点旅游村,2022年被省农村厅评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共同富裕示范村(农旅融合型),第一批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芝山村是一片红色土地,现有抗大九分校旧址和铜山战斗遗址等红色遗存,是南京市红色教育基地之一。2019年成立“芝山村综合社”,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综合社以曹庄村片区为核心,积极引进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科技专家团队,着力打造以生产富硒优质农产品为基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曹庄富硒生态园”。综合社通过收购、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了集体和村民的土地、水塘、闲置的资产及民房等,在中央省市区镇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截止2023年末,综合社已投入建设资金7600多万。现建有高标准碳基有机肥生产厂房5000余平米,高标准农用设施房2000余平米,民宿及配套用房10000多平米,6000立方的冷链中心,80吨的保鲜粮库等硬件设施。依托本村丰富的红色资源,2021年完成芝山抗大九分校历史展陈馆及铜山抗战反顽战斗纪念广场等红色阵地的打造。芝山村坚持把优质农产品销售在田间地头的理念,坚持农旅融合发展,通过定期举办“螺蛳游园会”“嗨啤芝夜”“七夕芝夜”“辛米芝味”等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乡村文化生活的同时带动农产品销售,再通过我区“交邮快供”平台加大我村优质农产品销售。

阅读271
分享
写评论...